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贸易担忧缓和的支撑作用消退,LME金属全线收跌;新《煤矿安全规程》明年2月1日起施行

2025-08-14 13:13600

1、今年188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投资补助资金下达完毕
202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两新”政策的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方优化设备更新支持范围,完善项目申报审核标准,严格做好项目筛选把关,推动重点领域实施设备更新。近期,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住宅老旧电梯、电子信息、设施农业、粮油加工、安全生产、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2、全国首创!广东三部门明确:碳排放配额属合法质押标的,质权人可优先受偿
8月12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碳排放配额担保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质押登记确权、担保产品创新到司法服务保障,提出13条具体规定。作为全国首份在省级层面为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提供系统化司法保障的政策文件,《意见》首次在省级层面明确碳排放配额属于合法质押标的,首创以省级文件明确“双登记”模式确认碳资产权属,并设置行之有效的违约处置机制,标志着广东在推动统一的碳金融市场建设上迈出关键一步。

3、财政部廖岷: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可称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又一次“国补”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政策是中央层面首次实施,部分媒体称之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又一次“国补”,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扩大消费的重视程度。与以往直接财政补贴相比,两项贴息政策的特点是和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发挥公共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金融活水,能够流向真正的消费领域,以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简单测算,如果按照1%的贴息比例,意味着1元贴息资金有可能带动100元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者消费领域的服务业供给。

4、乘联分会:8月1-10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45.2万辆 同比下降4%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8月1-10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45.2万辆,同比去年8月同期下降4%,较上月同期增长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319.8万辆,同比增长10%。8月1-10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26.2万辆,同比去年8月同期增长6%,较上月同期增长6%,全国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57.9%,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71.7万辆,同比增长28%。

5、中国7月新增社融1.16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元,M2-M1剪刀差缩小
中国7月新增社融1.16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元,M2-M1剪刀差为3.2个百分点,较上月缩小了0.5个百分点。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金融数据显示:中国1至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12万亿元。结合前值计算可得,7月社融规模增量为1.1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前七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元。前七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8.44万亿元,7月新增人民币存款5000亿元。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1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6%。M2-M1剪刀差为3.2个百分点,较上月缩小了0.5个百分点。

6、业内专家:银行应在细分市场挖掘有效信贷需求
7月信贷数据波动,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除季节性波动、地方债务置换等因素外,信贷需求变化也影响了7月贷款增速。业内专家称,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可能使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有所下降,但企业现金流会更加健康、资金循环会更加顺畅。未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是银行稳健可持续经营的保障。业内专家进一步分析,大客户财务费用为负,银行信贷融资实际上对其没有吸引力,对这类客户的贷款利率已经处于“降不动”的地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传统信贷需求减少,新动能领域信贷需求增加。金融机构未来也需要适应形势变化,加快转变经营思路,进一步下沉客户,在细分市场中挖掘有效信贷需求。

7、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新《煤矿安全规程》明年2月1日起施行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13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新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进行说明和解读。新版《规程》要求煤矿企业必须配备技术负责人,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技术管理体系。新《规程》新增灾害防治机构人员数量和学历相关规定,明确要求新任职的灾害防治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煤矿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强化专业人员配备,提高煤矿企业和煤矿的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

8、多行业力推“反内卷” 共筑产业健康根基
过去几年,“内卷”浪潮已席卷汽车、光伏、锂电池、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正不断凸显。越来越多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的境地,产业生态的健康根基也持续被蚕食。在此背景下,“反内卷”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关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这对于打破市场分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轮“反内卷”的关键举措是优化产能,多个行业释放出减产限产信号。

免责声明
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show.php?itemid=94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