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告别“赔本赚吆喝” 反内卷的风吹向银行业
“有些银行以更低的贷款利率、更长的贷款期限、更宽松的审批条件来挖其他银行的贷款客户。此举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产生滞后性的信贷风险。为此,我们建立了内卷式竞争监测模型。下一步我们将引导银行错位竞争,实现商业可持续。”某地方金融监管局人士称。贷款利率下行快,存款利率降不动,银行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境地。由于产品服务创新不足导致高度同质化,部分银行试图通过“以价换量”争夺市场份额,这种内卷式竞争正在侵蚀行业利润,尤其挤压了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如今,反内卷的风吹向了银行业。上海、广东、浙江、安徽等地金融监管局、银行业协会推出反内卷举措,剑指房贷返点、车贷返佣、变相贴息等问题,呼吁辖内银行机构跳出低水平价格战,积极开拓创新服务模式,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推动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头部储能企业密集开展烧舱测试 全行业多路径提升产品安全水平
过去两个月,远景储能、阿特斯等国内储能厂商陆续发布了自家储能系统产品的烧舱测试结果,更早之前,阳光电源、天合储能等也已完成这一测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已有11家储能企业开展了大规模火烧测试。据了解,火烧测试一次花销达上千万元,成本不菲。受访人士认为,如果通过测试,将是企业技术实力的直接体现,有助于在市场竞争中高筑“城墙”。目前,部分海外客户已经要求企业提供相关测试证明,不过,火烧测试在国内还没有成为强制要求。也有受访人士担忧,如果门槛一下子提得太高,国内有能力达成条件的厂商数量不多,对于还处在成长期的储能行业并不一定有利。
3、今年前7个月长三角区域进出口9.59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进出口9.59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7.3%,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机电产品是长三角区域出口主力军,前7个月,出口机电产品3.64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电动汽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43.9%、10.2%、20.1%。进口方面,前7个月,长三角区域与百姓生活相关的食品、医疗仪器及器械、日化用品进口分别增长4.8%、10.1%、1.9%。
4、美国周度初请人数下降 裁员水平较低
上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在低裁员的背景下有所下降,但由于国内需求疲软,企业不愿增加招聘,这可能推动8月份的失业率升至4.3%。美国劳工部周四公布,截至8月9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减少3,000人,经季节调整后为22.4万人。美国劳动力市场目前呈现出裁员不多、招聘疲软的分化状态。过去三个月,美国月均新增就业岗位仅为3.5万个,国内需求在第二季度的增速创下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最慢。Wrightson ICAP首席分析师Lou Crandall表示,“孤立来看,这些(初请失业金)数据将暗示就业市场状况依然强劲。然而,我们更看重过去三个月就业数据的疲软趋势,这显然说明了一个不同的情况。”
5、“60天账期”承诺满两个月,部分上市车企带头“真付快付”
今年6月10日到11日,17家国内车企公开承诺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60天。距离公开承诺已经过去60天,8月13日,从广汽集团、赛力斯、小鹏汽车等部分上市车企采访获悉,相关企业积极落实“60天内支付供应商货款”承诺,同步构建全流程管控体系,在履行按时支付账款责任的基础上,依托多种创新模式,进一步保障账期执行落实。在供应商方面,福耀集团等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支付账期不超60天对企业的现金流压力缓解、供应链稳定性提升、财务成本优化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不过,也有多家供应商对记者反映,部分车企实际回款情况并未改善。业内专家表示,要实现支付账期不超60天,将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各方持续付出努力。
6、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我国电子产业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4日在第三届电子产业供应链生态大会上公布《中国电子产业供应链发展报告(2025)》。根据报告,近年来我国电子产业发展较快,电子产业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根据报告,在市场加快发展和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带动下,我国电子产业发展持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24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市场规模约为21.59万亿元,同比增长6.1%。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加速,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带动行业不断上行。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加速落地,AI手机、AI个人电脑等产品渗透率大幅提升,为行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7、7月政府债支撑社会融资 需求仍待提振
央行发布7月金融统计数据。其中,政府债券前七个月净融资8.9万亿元,同比多4.88万亿元。“7月社融延续同比多增态势,仍主要受政府债券融资支撑。7月新增专项债发行量同比大幅增加,带动当月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5559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表示。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亦表示,下半年政府债发行还将为社融提供有力支撑,但考虑剩余额度情况,支持的力度可能逐步放缓,届时信贷能否接力将对社融表现有重要影响。此外,业内专家认为,今年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对贷款数据的影响依然较大。有研究估计,截至目前用于化债的再融资专项债已置换贷款2.6万亿元,约影响贷款增速1个百分点,还原化债影响后7月贷款同比增速接近8%,仍然是一个不低的水平。长远来看,地方债务置换有助于风险出清和金融稳定,腾挪更多地方财力惠民生、促发展,同时也有助于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8、前7月三项数据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浙江外贸掘金新市场新赛道
浙江省1月至7月进出口、出口、进口3项外贸数据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海关统计,1月至7月,浙江外贸进出口3.19万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出口2.42万亿元,增长8.4%;进口7715.4亿元,下降1.1%。进出口、出口占全国份额分别为12.4%、15.8%,较上年同期提升,进口份额为7.4%,与上年同期持平。 “朋友多了好走路”,浙江省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提升。1月至7月,浙江对前两大贸易市场欧盟、东盟分别进出口4964.4亿元、4845.3亿元,增长9.4%、15.6%;对东盟、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6.1%、12.5%、12.7%、12.3%,占全省出口比重提升1.0、0.4、0.4、0.3个百分点。同期,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82万亿元,增长8.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7.0%。
9、多国利率调整步调不一 全球资产格局酝酿重塑
全球主要经济体面临的宏观环境各不相同,当前多国央行货币政策路径演绎分化格局:或调整步伐,或保持观望,利差变化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眼下,在经济数据与政治因素的共振下,美联储降息氛围愈渐浓厚,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几近充分定价。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期有关“美国降息,日本加息”的呼吁,更进一步强化了降息预期,促使市场讨论重心从美联储“是否降息”转向“降息多少”。市场分析认为,如若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全球资产有望迎来重新定价。
时实新闻 1、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8月14日发文称,2025年1-7月累计汽车总计销量1818万台,累计增速11%;7月汽车总计销量257万台,同比增长14.1%。今年7月乘用车销量走势环比回落较大,政策补贴驱动上半年增长,7月合理回落。
2、截至8月1日,今年来湖北全省已有超21万居民申请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直接拉动新车消费325亿元。在以旧换新新购车辆中,新能源乘用车占比达57%,汽车消费加快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8月下旬,全省还将发放包含汽车后市场消费券在内的2025“惠购湖北”暑期零售餐饮消费券,总规模1亿元。这是中部地区首次发放汽车后市场券,对消费者购买轮胎、机油等汽车保养维修类产品提供优惠,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
3、从南京海关获悉,今年前7个月,江苏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5.2%,增幅较全国高1.7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2.9%。其中,出口2.21万亿元,增长9.3%;进口1.1万亿元,下降2.1%。
4、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8.04万亿元,同比增长9.4%。同时,技术创新不断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应用加速落地,有效推动了产品高端升级和产业质效提升。
5、美国7月批发通胀加速,幅度创三年来最大,主要受到服务业成本激增的推动。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周四发布的报告,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上月走高0.9%,6月为持平,预期为上升0.2%。与去年同期相比,PPI上涨3.3%。剔除食品、能源和贸易服务后,波动性较小的核心PPI较6月上涨0.6%,同比上升2.8%。
6、从北京海关了解到,今年前7个月,京津冀区域进出口2.6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8134.3亿元,增长3.6%。从趋势看,京津冀区域出口持续向好。4月至7月连续4个月出口同比增长,月度出口规模均超1200亿元。7月份,京津冀区域出口1242亿元,增长9.8%,月度出口规模、同比增速均创年内新高。
7、欧盟表示,希望于下月通过第19轮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方案,继续因俄乌冲突问题向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施压。欧盟委员会发言人Arianna Podesta周四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每日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下一轮对俄措施的时间安排,但没有透露该方案可能包含哪些具体内容。欧盟在7月份曾批准了一系列措施。
8、美国高盛集团13日在研报中预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今年将降息三次,每次25个基点,明年将再降息两次。完成上述5次降息后,联邦基准利率将降低至3%至3.25%的区间,低于当前4.25%至4.5%的水平。
9、当下化工行业供需错配,价格走弱、盈利承压。不过,开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化工首席分析师日前表示,随着扩产进入尾声、政策逐步落地,化工行业正从“要市占率”转向“要利润”,有望开启周期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