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7月24日废旧回收行业的最新的专题聚焦

2025-07-24 10:23100

2025 年 7 月 24 日,废旧回收行业的专题聚焦主要围绕废铜市场动态与以旧换新政策深化两大核心领域展开,

同时涉及监管强化与区域市场协同发展。以下是基于当日权威资讯的深度解析:

一、废铜市场:价格普涨与政策催化下的行业变局

价格波动与区域分化

全国废铜回收均价达 72542 元 / 吨,环比上涨 0.21%,与沪铜主力合约(79950 元 / 吨)联动性显著增强。

分区域看,华北地区因环保检查升级导致供应收缩,保定、南阳等地涨幅超 180 元 / 吨;华南、西南地区因进口量增加,

东莞、成都等地涨幅仅 100 元 / 吨,区域价差收窄至 80 元 / 吨,创年内最小波动区间。高纯度品类(如 1# 光亮铜线)均价 72570 元 / 吨,

较普通紫杂铜溢价 150 元 / 吨,反映精炼厂对原料品质要求提升。

政策驱动行业整合

《再生铜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发布,要求 2026 年废铜利用企业环保投入占比不低于 5%,倒逼中小企业退出市场。

市场预期行业集中度提升,推动废铜价格提前反映政策红利。同时,废铜与电解铜价差维持在 7400 元 / 吨(高于盈亏平衡点 6800 元 / 吨),

刺激冶炼厂加大废铜采购比例,废铜杆企业开工率提升至 75%。

成本与后市展望

人工成本同比上涨 8%、物流费用因柴油价格上调增加 12 元 / 吨,推动回收商抬升报价。机构预测短期价格将维持 72500-72800 元 / 吨区间震荡,

8 月消费旺季临近或进一步提振需求;长期则依赖 “双碳” 政策下的回收体系建设进度及新能源产业对高纯度废铜的结构性需求。

二、以旧换新:政策扩围与产业链协同升级

政策成效显著

截至 7 月 22 日,全国 12 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销售超 1.09 亿台,手机等数码产品销售超 7400 万件,电动自行车换购新车 905.6 万辆,

带动全品类销售额达 2.9 万亿元。政策补贴范围从 “8+N” 扩展至 “12+N”,上海、北京等地进一步纳入智能家居、咖啡机等 18 类产品,放大杠杆效应。

产业链深度协同

美的集团与格林循环合作构建 “回收 - 拆解 - 再生” 闭环链条,长虹格润通过 AI 技术与绿色物流实现年减碳超 5 万吨。

苏宁易购等渠道商高端家电销售量同比增长 96%,3C 产品销量增幅显著,显示消费升级与绿色转型双重驱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预测,

2025 年全国废旧家电回收总量将突破 2 亿台,产业链价值持续释放。

区域实践与技术创新

湖北将空调补贴上限从 1 件增至 3 件,北京补贴智能家居产品,推动家居企业创新服务模式。

四川长虹格润通过 AI 分拣与物流追溯管理,形成 “回收 — 拆解 — 再生 — 再制造” 的循环链条,成为地方标杆。

三、监管强化与区域市场协同

废旧线缆回收规范管理

伊宁县人民检察院 7 月 21 日向公安机关送达检察建议书,针对废旧线缆回收领域资质审核不严、销赃风险突出等问题,提出完善治安管理、

强化巡查与普法宣传等建议,推动构建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此举为全国同类问题提供了司法治理样本。

动力电池回收区域布局

四川省 9 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推动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加快构建网络完善、规范有序的回收体系。

黑龙江鹤岗市 1.8 万吨废旧锂电池循环利用项目启动,依托本地石墨资源优势,形成 “回收 - 拆解 - 再生 - 制造”

 一体化格局,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示范。

四、技术突破与国际合作

锂电池回收技术创新

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开发出高效环保回收工艺,可回收 92% 以上的镍、钴、锰等金属,并将其转化为高性能正极粉末。实验显示,

再生材料制造的电池经 900 次充放电后容量保持率超 85%,显著优于传统工艺。国内绿沃循环与中科院共建工程研究中心,

年处理废旧电池达 1 万吨,减少碳排放 3.2 万吨。

国际标准与合规应对

欧盟《新电池法》要求 2027 年披露电池碳足迹,中国企业加速 “出海” 布局东南亚、中亚市场。湖南云储斯蔚普等合资企业成立,

聚焦跨国合规管理与产业链协同,应对技术标准差异挑战。

总结:政策、市场与技术的多维共振

7 月 24 日的行业动态凸显政策驱动、市场分化与技术创新的交织影响:废铜市场在政策催化下加速整合,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产业链价值重构,

监管强化与区域协同提升行业规范性,而锂电池回收技术突破则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这些趋势共同指向循环经济与绿色转型的深化

,行业正从 “资源循环” 向 “价值循环” 跃迁。


免责声明
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show.php?itemid=533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