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政府政策对废钢价格调整有哪些具体影响?

2025-07-27 10:11190

政府政策对废钢价格的影响呈现多维传导特征,既通过直接调控供需关系形成价格锚定,

又通过成本重构和市场预期改变价格运行轨迹。结合 2025 年最新政策动态,具体影响可从以下六大维度展开分析:

一、税收政策调整直接冲击采购成本

  1. 反向开票政策过渡期效应
    2025 年 1 月实施的反向开票政策要求废钢采购必须取得合规发票,过渡期内部分钢企因发票获取难度增加,

  2. 采购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下调 20-30 元 / 吨。这一政策通过规范税收征管压缩灰色交易空间,倒逼中小型回收企业整合,

  3. 但短期内加剧了市场流通环节的成本压力。例如,河北某钢企因无法及时获取合规发票,将废钢采购价从 2400 元 / 吨降至 2370 元 / 吨,降幅 1.25%。

  4. 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区域差异
    尽管再生钢铁原料进口享受零关税,但 13% 的进口增值税仍显著抬高成本。以美国 HMS1/2 废钢为例,进口到岸价约 2730 元 / 吨,

  5. 较国内沙钢重三价格高出 300 元 / 吨,导致进口量持续低迷(2025 年上半年仅 13.38 万吨,同比下降 5.3%)

  6. 这种税收政策设计削弱了进口资源对国内市场的补充作用,间接支撑国内废钢价格高位运行。

二、产能调控政策重塑供需格局

  1. 粗钢压减政策刚性执行
    2025 年 1-5 月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减少 1.01%,云南、河北等地已启动压减计划,要求下半年产量同比下降 1.5%

  2. 政策执行导致铁水产量下降,废钢添加比例从 18% 降至 15% 以下。以唐山某长流程钢厂为例,7 月废钢日耗量从 3000 吨降至 2200 吨,

  3. 直接引发华北地区废钢价格下跌 50 元 / 吨。

  4. 电炉钢产能结构性收缩
    受谷电利润亏损(华东地区 - 31 元 / 吨)和粗钢压减双重影响,全国电炉产能利用率降至 54.5%,废钢日耗减少约 1.2 万吨

  5. 四川冶控集团等企业通过缩短生产时间(夏季每日仅生产 11 小时)降低废钢采购量,导致西南地区废钢价格较年初下跌 8%

三、环保政策实施强化区域分化

  1. 常态化限产与动态管控
    河北唐山等地 7 月启动环保限产,要求钢厂烧结机停机 50%,废钢日耗量减少约 8000 吨。这直接导致华北地区废钢价格较华东低 80-100 元 / 吨,

  2. 区域价差扩大至年内高点。同时,限产政策通过减少社会废钢流通量(周度回收量环比下降 0.67%),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

  3. 超低排放改造的成本传导
    钢铁企业为满足超低排放要求,需投入资金改造设备,间接提高生产成本。例如,山东某钢企因脱硫脱硝设备升级,

  4. 将废钢采购价下调 30 元 / 吨以对冲环保支出。这种成本转嫁在 2025 年尤为明显,环保合规成本已占钢企总成本的 8%-12%

四、进口政策松绑与市场实际脱节

  1. 新国标实施的边际效应
    2025 年 6 月实施的新版《再生钢铁原料》国标允许混装进口,通关效率提升 30%,但受国内外价差制约,6 月进口量仅 1.94 万吨,

  2. 同比增幅收窄至 31.39%。以韩国废钢为例,到岸价 2650 元 / 吨仍高于国内市场价,导致进口商采购意愿低迷。

  3. 贸易壁垒的隐性延续
    尽管政策取消混装限制,但对夹杂物(如铜含量≤0.3%)的严格要求仍限制高合金钢进口。2025 年上半年,合金钢废料进口量仅占总量的 5%,

  4. 远低于国际市场 20% 的平均水平,这种结构性矛盾削弱了政策红利对市场的提振作用。

五、行业标准升级引导质量分化

  1. 技术指标的市场筛选作用
    新版国标将夹杂物范畴精准限定于六大类非金属杂质,淘汰含粉率超标的低品位资源。这导致山东、

  2. 江苏等地的破碎料价格较剪切料溢价从 50 元 / 吨扩大至 120 元 / 吨,优质资源与普通资源价差显著拉大

  3. 加工设备的准入门槛
    政策要求废钢加工企业配备磁选、分选等设备,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2025 年上半年,全国废钢加工基地数量减少 12%,

  4. 但 CR10 企业市场份额从 35% 升至 42%,规模化企业通过控制优质资源进一步主导定价权

六、产业政策协同与长期趋势引导

  1. 双碳目标下的路径选择
    国家鼓励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但 2025 年电炉钢占比仅 9.7%,远低于 15% 的政策目标

  2. 这种政策预期与现实的差距导致市场对废钢长期需求存在分歧,部分投资者因担忧政策执行力度减弱而提前抛售,加剧价格波动。

  3. 设备更新政策的间接影响
    山西省等地区的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预计增加废钢供应量约 50 万吨 / 年,但政策效果存在滞后性。以汽车拆解为例,

  4. 2025 年上半年报废量同比增长 15%,但拆解企业因环保投入增加,实际流通至市场的废钢量仅增长 8%

  5. 未来政策影响的关键变量

  6. 粗钢压减细则落地节奏:若 8 月出台更严格的区域分解方案,可能引发新一轮降价潮,预计价格跌幅 50-80 元 / 吨。

  7. 进口增值税退税政策:若政策落地可降低进口成本 150-200 元 / 吨,或扭转进口倒挂局面,刺激进口量增长 30% 以上。

  8. 碳市场配额分配:若向电炉钢倾斜配额,可能提升电炉利润 20-30 元 / 吨,带动废钢需求增加 5%-8%。

  9. 综上,政府政策通过税收规范、产能调控、环保约束、标准升级等多维度作用于废钢市场,

  10. 形成短期价格扰动与长期结构重塑的双重影响。企业需动态跟踪政策组合拳的实施效果,尤其关注粗钢压减、

  11. 进口税收、碳市场建设等关键变量,以优化采购与库存策略。


免责声明
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show.php?itemid=593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