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铜行业目前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增长:根据 QYResearch 调研显示,2024 年全球废铜市场规模大约为 741.4 亿美元,预计 2031 年将达到 991.4 亿美元,2025-2031 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4.3%。
政策驱动发展:国家层面构建了 “目标导向 + 市场激励” 的政策体系,如生态环境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的《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 年)》明确提出,强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支持建立大型废铜回收基地和产业集聚区。《“十四五”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到 2025 年再生金属产量占比提升至 30%,并实施增值税即征即退 70% 等税收优惠,降低合规企业经营成本。
需求结构转型:废铜应用场景正从传统电力、建筑领域向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例如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含铜部件回收、5G 基站磷铜球需求增长,推动再生铜品质要求向高纯度、低杂质方向升级。
技术不断突破:分选提纯技术向精细化发展,电解精炼环节直流电耗降至 280 千瓦时 / 吨,阳极泥处理成本下降 40%;熔炼工艺向低碳化转型,硫酸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实现热能发电;智能化设备普及,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废铜库存与加工情况,降低损耗率。
行业集中度提高: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规范,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大型企业通过富氧熔炼技术使能耗指标降至 280 千克标煤 / 吨,而环保不达标企业加速退出,预计 2028 年行业 CR10 集中度将达 58%,2030 年中国再生铜行业 CR10 将达到 60%。
全球化趋势加强:国际废铜贸易格局深刻调整,东南亚国家进口关税下调引发资源分流,中国进口占比从 72% 回落至 68%。头部企业通过 “海外建厂 + 长约协议” 锁定资源,同时国际标准对接加速,中国参与制定《再生铜原料》国家标准,新增 7 项微量元素检测指标,出口产品合格率提升至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