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是推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其优势体现在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经济价值、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具体如下:
一、节约资源,缓解资源短缺压力
减少原生资源消耗:纺织品生产依赖棉花、化纤(如石油衍生品)等原材料。每回收利用 1 吨废旧纺织品,
可节约约 6 吨天然纤维(相当于 20 棵树的纤维产出)或 3 吨石油(化纤原料),同时减少约 1.2 吨纱线加工的能耗。
降低土地与水资源占用:棉花种植需大量土地和水资源(1 公斤棉花约需 2.5 吨水),
而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可减少对棉花种植的依赖,间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和水资源消耗压力。
二、减少污染,助力环境保护
降低碳排放:纺织品从原料种植、加工到成衣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高。据联合国数据,
废旧纺织品填埋或焚烧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如甲烷),而循环利用可减少约 73% 的碳排放(相比原生材料生产)。
减少固废与有毒物质污染:全球每年约 9200 万吨废旧纺织品被填埋或焚烧,其中化纤类纺织品难以降解,
还可能释放有毒物质(如 dioxins)。循环利用可将此类废弃物转化为再生原料,降低对土壤、空气和水体的污染。
三、创造经济价值,推动产业升级
培育新的产业链条:废旧纺织品回收、分拣、加工、再利用等环节可形成完整产业链,催生回收企业、
再生纤维生产厂、环保面料企业等,带动就业(如分拣、技术研发等岗位)。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再生纤维(如再生聚酯、再生棉)价格通常低于原生材料,下游服装、
家纺企业使用再生原料可降低原料成本,同时满足消费者对 “可持续产品” 的需求,提升品牌竞争力。
四、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响应全球趋势
推动绿色消费理念: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通过 “旧衣回收→再生→再消费” 的闭环,引导消费者树立
“减少浪费、循环利用” 的环保意识,助力全社会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符合国际环保政策与贸易要求:欧盟 “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纺织品战略”
等政策要求 2030 年所有纺织品实现可循环利用;中国 “双碳” 目标、《“十四五”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也将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列为重点领域。
企业参与循环利用可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中的 “绿色壁垒”(如碳足迹核算要求)。
五、拓展资源利用渠道,应对供应链风险
减少对国际原料的依赖:我国纺织品原料(如棉花、石油)部分依赖进口,
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可提升国内资源自给率,降低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产业链的影响。
挖掘 “城市矿山” 价值:废旧纺织品中含有涤纶、锦纶等可回收化学纤维,以及羊毛、
丝绸等天然纤维,通过技术处理可转化为再生纱线、填充材料、工业用布等,实现 “变废为宝”。
综上,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不仅是解决 “垃圾围城” 的有效手段,更是推动 “资源 - 产品 - 废弃物 - 再生资源”
闭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对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