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物资回收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2025-07-31 310
导读

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多重挑战,这些挑战涉及政策执行、技术水平、市场机制、产业链协同等多个层面,具体如下:一、政策与监管体系不完善政策执行落地难: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十四五”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支持政策,但地方在具体执行中存在差异。例如,部分地区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的税收优惠、用

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多重挑战,这些挑战涉及政策执行、技术水平、市场机制、产业链协同等多个层面,具体如下:

一、政策与监管体系不完善

政策执行落地难: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十四五”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支持政策,但地方在具体执行中存在差异。

例如,部分地区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的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企业运营成本高;

基层对 “无废城市”“回收体系建设” 等目标的考核标准模糊,推进力度不足。

监管漏洞与合规性问题:行业存在大量 “小散乱” 的个体回收者和非正规企业,他们通过偷税漏税、违规处理

(如废塑料非法倾倒、电子废弃物拆解污染)获取成本优势,挤压正规企业生存空间。同时,部分品类(如动力电池、医疗废弃物)

的回收资质审批严格,但跨区域监管协同不足,导致非法回收链条难以彻底遏制。

标准体系不统一:不同地区对再生资源的分类标准、质量等级、环保要求存在差异,导致跨区域流通成本高。

例如,再生塑料的纯度标准不统一,可能影响下游企业的采购意愿,阻碍全国性回收网络的形成。

二、技术水平与装备落后

分拣效率低,回收纯度不足:传统回收依赖人工分拣,效率低且分类精度差(如混合废塑料中不同材质的分离率不足 50%),

导致再生原料纯度不达标,难以进入高端制造领域(如食品级再生 PET)。智能化分拣设备(如 AI 视觉识别、自动化分拣线)

普及率低,仅在头部企业应用,中小微企业难以承担设备投入成本。

高价值资源回收技术瓶颈:电子废弃物中的稀有金属(如铟、钯)、动力电池中的锂、镍等元素,目前的回收技术存在回收率低

(部分技术回收率不足 70%)、能耗高、二次污染等问题。例如,湿法冶金处理动力电池可能产生含重金属废水,而火法冶金能耗是传统冶炼的 1.5 倍以上。

再生产品附加值低:多数企业集中于初级加工(如废钢压块、废塑料造粒),缺乏对再生原料的深加工技术(如再生铝的合金化处理),

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被压缩。

三、产业链协同与市场机制不健全

上下游脱节,回收网络碎片化:上游回收端以个体散户为主(占比超 60%),缺乏组织化管理,导致货源不稳定、价格波动大;

中游分拣中心分布不均,尤其在县域和农村地区覆盖率不足,物流成本高;下游再生利用企业与回收端对接不畅,常面临 “原料短缺” 与 “过剩” 交替出现的问题。

市场定价机制扭曲:非正规回收企业通过逃避环保成本、压低收购价抢占市场,导致正规企业陷入 “成本高 - 报价低 - 货源少”

 的恶性循环。例如,废铜回收中,非正规渠道报价可比正规企业低 5%-10%,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再生产品认可度低:消费者和下游企业对再生产品的质量信任度不足,如再生塑料制成的包装材料常被认为 “不卫生”,

再生钢材在高端制造中应用受限,导致再生产品市场需求难以释放。

四、成本压力与盈利模式单一

运营成本高企:环保成本(如废水处理、废气净化设备)、物流成本(废旧物资体积大、密度低,运输成本占比可达 20%-30%)、

人力成本(分拣环节依赖人工,老龄化严重且招工难)持续上升,而再生资源价格受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影响大,企业利润稳定性差。

盈利模式依赖传统渠道:多数企业仍以 “低价回收 - 简单加工 - 倒卖” 为主要盈利模式,缺乏增值服务(如逆向物流设计、废弃物管理咨询)。

例如,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若仅依赖材料回收,在锂价下跌时易陷入亏损,而梯次利用(如储能电池)等模式尚未形成规模化收益。

五、社会认知与参与度不足

公众环保意识薄弱:居民对废旧物资分类投放的重视度低,混投现象普遍,增加了后端分拣难度和成本。

例如,废旧家电被随意丢弃或卖给非正规渠道,导致正规回收企业货源流失。

行业社会形象待提升:回收行业长期被贴上 “脏乱差”“低端” 标签,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导致企业在技术研发、

管理创新等方面缺乏人才支撑。

总结

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的挑战本质上是 “规范化” 与 “市场化” 的矛盾、“技术升级” 与 “成本约束” 的矛盾、“政策目标”

 与 “落地执行” 的矛盾。未来需通过强化政策协同、推动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整合、提升社会参与度等方式,逐步破解这些难题,

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zszyhs.cn/news/show.php?itemid=693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或违规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