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本钢板材炼铁总厂生铁成本同比降低431.8元,烧结成本同比降低127.3元,全焦成本累计同比降低514.1元;高炉平均利用系数不断攀升,焦比、燃料比分别创近3年、近10年同期最优……
挑战面前,板材炼铁总厂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魄力,锚定高质量发展航向,高效协同、高效衔接、高效发力,强势突围,让降本成绩实现全面跃升。
深度协同见高效
板材炼铁总厂涉及工序较多,做到生产一体化、经营管理一体化是该总厂降成本的关键。
该总厂领导班子深知,降低铁成本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的理念,从原料进厂、混合料烧成、设备维护、工艺操作等各项工作都要有一个箭头的指向,那就是生铁成本。
该总厂通过跨部门深度协同,将业务与财务数据打通,形成了一套精准的动态成本管控体系。该总厂运营管理部门与资本财务部门联合搭建的指标分析模型,让每一分降本投入都能瞄准炼铁工序的痛点发力。此外,该总厂从采购端破局,不断优化采购结构,这种精打细算的策略,为企业筑起成本防线。
从领导分区包保督导到技术人员驻场攻关,该总厂将降本指标分解为每日可追踪的“小目标”。针对每日报表数据提问题、解决问题,落实消耗超降因素,精准突破刷新“进度条”,快速实现降本目标。将成本管控理念进行深度渗透,融入日常运营的每一处细节,已经成为板材炼铁总厂所有职工的行为习惯。
协同见高效,这种“千斤重担众人挑”的机制,使得降本工作从单点突破升级为系统胜利,让每个岗位都成为成本管控的“传感器”,最终汇聚成板材炼铁总厂降成本的强劲动能。
精准落实见亮点
今年1月份,板材炼铁总厂五号高炉休风7小时、六号高炉休风96小时、七号高炉休风74小时,导致生铁成本升高,对比行业产生差距。
高炉运行不顺,直接体现的就是生铁成本的急剧飙升。如何适应外部一些特定因素?如何调整自身运行的节奏?板材炼铁总厂在全力找办法——
进行高价原料替代。通过优化配煤结构,用低价煤降低吨焦成本1.65元,相当于每吨铁水节省0.52元。矿石方面,停用高价进口卡粉转而使用PB粉,单月减少2.9万吨消耗,吨矿成本下降3.3元,折合吨铁成本降低4.46元。更灵活的是,印度粉比例提升,吨矿成本直降7.54元。
协同采购与结构优化。6月煤炭市场下行时,该总厂联合采购中心精准施策,打破行业惯例,协商沈煤、开滦、龙煤、山焦量价优惠,价格降本1948.5万元。
进行工艺细节调整。在焦炭生产中,进口焦煤比例压缩,节省1009万元。兖矿气煤比例提升,降低成本844万元。此外,3万吨供水铁皮的回收利用,相当于变废为宝,吨矿成本再降4.34元。
此外,作业区稳定控制各项高炉操作参数,及时调整装料制度,稳定煤气分布,精准操作,做到勤观察、勤分析、勤调剂,主动适应,提高对渣铁排放、炉温变化趋势综合判断的准确率,提高炉况稳顺的管控水平,确保高炉生产稳定运行。
聚焦重点全力落实,让板材炼铁总厂不断破解难点问题,在降成本工作中亮点纷呈。
全员创新见成效
在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攻关过程中,板材炼铁总厂努力做好职工思想稳定工作,每日召开协调会、班前会,让职工的思想动态和推进降本增效工作无缝对接。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党建+攻关”项目,成为企业降成本工作的务实抓手。
在烧结工序,该总厂进行了配矿降本攻关。他们打破原始配矿思路,通过优化进口矿结构,适当降低综合入炉品位,提高印度粉比例,停配高价卡粉。2月份,使用22.63万吨印度粉及2.76万吨pb粉代替,实现降本6393万元。此外,针对烧结台车及系统漏风进行攻关,形成《烧结机漏风项目治理方案》,对漏风部分进行网格划分,对漏风点位进行临时封堵以及定期消除,通过形成漏风治理专业化管理稳定生产实现降本。
在高炉工序,该总厂进行了降低高炉燃料比攻关,通过调整配煤、配矿结构,保障原燃料条件标准,降低燃料消耗。依托《板材高炉物料保供及物料质量说明》,优化资源配置,实行“一炉一制”,高炉物料保供合理稳定,以集控中心为载体,发挥高炉操作者集体智慧,高炉指标持续提升。2月、3月焦比均创同期历史最好水平。
结合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该总厂大力营造全员参与、立足岗位、立项攻关的浓厚氛围,一线职工张守喜的《张守喜高炉液压泥炮快速更换先进操作法》、崔向磊的《7M焦炉取门装置快速调整先进操作法》等,让每一个岗位都成为降本舞台。
全力推进“党建+攻关”项目,鼓励党员带头创新,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高炉作业区等党支部组织党员成立“高炉稳产高产党员突击队”和“党员劳模创新工作室”,攻坚克难,攻克了降成本工作中的坚固堡垒。上半年,新一号高炉焦比同比去年降低1.2kg/t,其中,1月、2月焦比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为企业铁前成本控制作出重要贡献。
降本不是简单的减法,而是要通过工艺革新和管理升级,做一道高质量发展的方程式。面对着更多机遇和挑战的板材炼铁总厂,正像一台发动机,在成本控制的赛道上持续输出强劲动力。